西梗莲乡
杨春燕
南京浦口的永宁是位于滁河南岸,国家森林公园老山北麓的古镇。永宁街道联合社区典型的江南圩乡,2012年开始,这里以连片种植万亩远近闻名“西梗莲乡”莲藕风光带和独具江南特色的生态旅游景观而名声显赫,成功打造出休闲观光、农事体验和农家乐餐饮的“都市美丽乡村,农民幸福家园”。不远处的滁河河道上,一条乌篷船驶过普罗旺斯岸边紫色的花海,驶过大写隽美的天地山水之间。
西梗莲乡很大,足以游走在四五个小时左右。小道两旁绿蓬蓬的芦苇在小署微风中摇曳,一丛丛长出蒲草棒的蒲草,跟一支支箭一样昂头向上迎接着梅雨季难得的日头。偶尔看到若隐若现的民宅,乡里的村民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作息习惯。莲乡内外,已被无边无际画作惊艳填满,除了荷塘,便是各种各样不知名树和草。庄稼、树、草,在梅雨雨水和烈日的滋养下,舒展筋骨快乐地生长。每一片色彩鲜活的叶片上,都散发出蓬勃发展的精气神,都能折射出阳光普照的光芒。
进入莲乡,消暑惬意的村民们怡然自得在路边的凉亭旁摆着地摊儿。煮熟的黑糯米五元一根,多为当天采摘的香瓜、菜瓜、豇豆等果蔬。一位皮肤黝黑的老汉,埋头认真用蒲草编结着手中的桃形扇子。永宁人把这扇子称作“桃扇”,老汉一个小时40分钟编成一把,可以卖个十块钱。他的身边还有不少用竹皮编成非常漂亮的小筐、鱼篓、八角造型的匾。
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走过木制拱桥,荷叶各种造型的绿和诗意盎然的莲花,灿烂了视野。江南可采莲,荷叶何田田,鱼戏莲叶间。一池一池的莲花,美艳的令游人如入仙境,长枪短炮忙不迭按下镜头。一位瘦极的妇人满脸沧桑,她右手搂抱着一只硕大粉嘟嘟的荷花,那依恋的架势好像搂住的是梦中情人。在硕大荷花的映衬下,那妇人的眼神格外迷人,多了一丝娇羞。“女人花”,人面荷花相映红,难怪这天底下似乎还没有不爱荷花的女人。
毫不夸张的说,几乎全世界的荷花品种,这里都集全了。西梗莲乡的荷塘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,荷塘里的动静自然特色了,这边方型荷塘水中,一条肚子胖胖白白的小鱼慌慌张张地窜到水面,仰着脖子只看一秒钟的时间水面上的天空,就又潜回水底。荷叶另一侧水面上漂浮着一只个头硕大的螺蛳,纹丝不动。对喧笑的世界淡然地连看都不看,清明过后螺蛳显然遭遇了过气明星般的待遇。不经意间,水下轮流向水面跳跃穿梭的大肚皮小鱼多了起来,小家伙们成群结队的观赏到外面的世界,上上下下很有秩序轮番上阵,这群顽皮的小家伙,不知是否着迷歇息在塘边那些身着汉服文艺范儿十足的美少年。
除了赏荷拍照,还可以乘坐木质小画舫,在半人高的荷花丛中穿行,听一听船娘唱的民歌,看一看沿途的美景。在另外一个长长呈现出半圆形的荷塘,蜻蜓安静地卧在荷叶上,咕噜咕噜的转动眼睛,打量着我。一只无法分辨公母快乐的小青蛙伸展着两条细腿,像个运动健将一样在水里进行蛙泳训练。这蛙估计甩掉蝌蚪五线谱的尾巴没有几个月,眼睛倒是挺大,就是不会蛙鸣,肚腹不够硕大圆润,应该是未成年的蛙不够气量,无法合了梅雨阴柔之美爱情曲调。据说女娲的造型就来自青蛙,神奇的蛙还蒙上了历史典故的面纱。罢了罢了,摆摆手就此别过。记不得是谁说过他就是看青蛙看多了,才看成胳膊腿儿皆细,唯有肚子浑圆的体型。
在水域面积大的荷塘,鱼儿当然也大了一些。猛然间眼前的荷塘窜出一条黑黝黝的鱼,像极了风流倜傥的浪漫公子,一遍又一遍旁若无人从水中笔直地跃起,张着圆圆的口和那双无比深情的眼,贪婪成性扑上柔美的荷花,吮吸撕扯着一朵白色荷花花瓣儿。惊叹之时,又有两条鱼一上一下围着淡粉色荷花别样的舞蹈,这花在鱼儿的舞步撞击下,附下身腰心甘情愿的被两条馋极于美色的鱼撕吃了花瓣。永宁的鱼特别鲜美,又叫荷花鱼。
贪婪荷的芬芳何止是鱼,还有那不显山不露水小蜜蜂。这里的蜜蜂有点重口味,偏爱艳丽的桃红色荷花,它们沉默不语,躲在漂亮鹅黄色未成熟的花蕊上,凝神看去,原来荷花的花蕊就是莲蓬,而莲蓬里那一颗一颗已经凸起的就是人人都爱的莲子。永宁的蜜蜂真幸福,采个蜜还可以独自品尝莲子清心火的味道,提前进补。
“若耶溪傍采莲女,笑隔荷花共人语”走过木板桥,一股沁人的荷香随着阵阵微风向你袭来,抬头远望,在满眼碧绿荷色中,大如圆盘满身舒展开来带着韵律的经络,陪伴荷叶不一定是荷花,也有红褐色边缘已经成熟的莲蓬,数过那上面的莲子,27颗,为了单数。也许万事万物都有个阴阳,而莲子水生植物必定成为了阴,所以滋养着火性的人们。
歇脚在莲乡池边的凉亭,闻着荷香,注视着池中飞跃的白鹭和神奇俊朗的水鸡。荷花自古以来,便被视为“高风亮节”的象征,众多文人都为此都留下浓厚的笔墨。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爱莲,称它为“君子花”,视它为知己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更是将千古文人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出来。
荷的全身都是宝,在西梗莲乡,有荷花的地方,就一定有藕的存在。这些隐藏在朵朵荷花下面凉血的藕,既可以磨成粉制成藕粉,又可以做成清爽佳肴,守着西梗荷乡,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鲜嫩爽口的虾仁藕带、荷叶蒜泥龙虾、清炖土鸡、藕饼、汤汁浓香肉质细嫩荷花鱼等。
在西梗莲乡的餐后,喝上一罐莲汁,那莲汁淡淡清香的藕甜,琥珀色冰凉入口的感觉犹如畅饮啤酒一般。在这个炎热的夏天,给我们带来夏日炎炎最清新的味道。要说知青故里以知青文化和湿地文化为主题,那么西埂莲乡就是专注莲文化和农耕文化了。这里是现代与历史的碰撞,除了流行的自行车文化,这还有有千年历史的黎营古井和千年银杏,饱经沧桑。在永宁人心中,永宁就是浦口的魂!每当夜晚来临,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的永宁人头枕着绿肺老山,腰间搭着在南京打了一个弯儿,奔向长江又流入大海的滁河而眠!
作者简介:杨春燕,六〇后,女,汉族,祖籍山东烟台,出生地吉林市,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,《青年文学家》理事,《精短小说》签约作家、《文学欣赏》签约作家、南京市作协会员。有作品见于《南京日报》《西部散文选刊》《西部原创选刊》《鸭绿江》《文学欣赏》《金山》《精短小说》《青年文学家》等。